南方日报讯(记者/张子军)10月16日,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到2027年,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完成近200种产品碳足迹核算和评价。率先对省内主要产品碳足迹进行测算分析。碳足迹是指人类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碳足迹核算的对象包括产品、个人、家庭、机构或企业等。产品的碳足迹反映了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碳排放量。这个《计划》主要关注的是产品的功能rbon 足迹。明确,将牵头在广东省实施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评估,到2027年完成约200种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评估。省生态环境司气候变化应对与交流处处长关秀娟表示,企业需要。有用、有特色的产品包括电子信息、海上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纺织等。”同时,也会重点关注有碳足迹核算报告要求的出口产品。比如欧盟边境调整机制实施后,涉及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氢能等六大行业。“我们会优先考虑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氢能等行业。” 铝,组织选拔一批重点企业和产品开展碳足迹核算关秀娟表示,加大对低碳产品的采购支持力度。为加快碳足迹落地,《方案》提出扩大产品碳足迹推广应用场景。金融政策方面,将碳足迹纳入贷款绿色低水平分析指标水平 和融资实体;鼓励金融机构合理接受碳足迹信息披露,丰富基于碳足迹信息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鼓励投资机构和评级机构将产品碳足迹纳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以及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中。同时广东将加大采购、推广应用力度,包括碳足迹 政府的及时提出采购要求,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增加采购碳足迹较低的产品。结合今年全运会,《方案》还提出,鼓励全运会等重大赛事中的特许经营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和分析。实现工业绿色发展是碳足迹的初衷之一。 《方案》提出,将碳足迹管理纳入零碳园区建设,鼓励和引导绿色工厂、“零碳”工厂开展碳足迹核算和分析。还要充分发挥链主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碳足迹工作,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升级。格拉杜建立碳足迹国际互认机制。基于核算分析和社会认可,促进碳足迹跨境互信,是进一步服务广东外贸的关键。 《方案》建议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互信认可机制,推动在碳足迹核算方法与分析、碳足迹要素、分级评估、应用场景等方面逐步实现互信共享。 《方案》还强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与友好省州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碳足迹交流合作,探索建立由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碳足迹联盟,开展碳足迹合作示范。与主要贸易伙伴在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制定、要素库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逐步建立碳足迹识别机制。